2--1、 从肾论治 不唯温阳益气

肾主蛰藏,为五脏之本,主藏精,主司水液代谢。若肾之阳气不足,失于固摄封藏,则精微漏泄,随尿排出,而发肾炎蛋白尿之疾,以肾虚论治应贯彻慢性肾炎辨治过程的始终。而临床论治之时应分为补肾、固肾两大范畴。古今医家治疗肾虚多遵崇温肾壮阳之法,尤其是治疗慢性肾炎重用温肾壮阳药。
我们认为慢性肾炎蛋白尿多为久病耗竭阴气而伤阴,即或损阳,亦多为气阴两伤,阴阳俱损。因此,治疗慢性肾炎最忌一味温补。否则,必重伤其阴,诸症复发。临床论治,多宜温阳、滋阴并用,则更为贴切。因为蛋白的流失本身就属于人体精华的丧失,故阴虚为其本质;但流失过多,亦可阴损及阳,而见畏寒、浮肿诸症,当阴阳并补。温阳利水之法亦不可久用,特别是证见湿热内蕴、热重于湿者更宜谨慎。利水药使用过多过久,则必伤阴;而桂、附类辛热刚燥温阳药物虽可振奋阳气,若久用则煎灼阴津,亦是弊多利少。肾主蛰藏脏腑精气,守而不泄,然肾炎患者,肾虚失摄,封藏失职,固摄无权,精微下注外泄可致蛋白尿。收涩固精法亦为治疗蛋白尿常用之法。临床代表方剂为水陆二仙丹、桑螵蛸散、金锁固精丸。但单纯固精法仍属治标之法,我们临床强调此法必待邪毒除尽之后方可运用,切不可专事补涩而致闭门留寇,必须在补益精气、协调阴阳的基础上,配合收涩固精之法,则可相得益彰药半而功倍。
我们临床喜用的药物为:桑螵蛸、山茱萸、覆盆子、芡实、金樱子、刺猬皮、莲须、益智仁等。并拟验方益肾固精汤:熟地 30g,肉苁蓉 10g,白芍 15g,山茱萸 10g,鱼鳔胶 10g,桑螵蛸 15g,山药 30g,益母草 15g,内金15g,砂仁 3g等加减组方论治。
大连市神谷中医长 教授 石志超
大连市中药研究院长兴医院 主治医师 石鉴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