慢性肾炎、慢性肾病是由多种病因、多种病理类型组成的原发于肾小球的一组免疫性疾病。我们对慢性肾炎肾病的治疗,能发前人所未发,屡多新解,值得深刻地领悟,今撷其精粹而论之。
1--1、肾炎、肾病综合征病名研究
对于慢性肾炎、肾病综合征中医尚无统一病名,常根据其临床症状而诊断为腰痛、水肿、血证、虚劳、关格等,这种症状诊断固然无可非议,但是名不正则言不顺,病名的不统一缘于对本类疾病缺乏深刻的认识,必然造成对疾病的病机认识产生诸多分歧。我认为此类疾病的直接致病因素为风毒瘀滞于肾,风盛于肾,故曰“肾风”,因此中医诊断为“肾风”似乎更能反映其病理实质。正如《素问•奇病论篇》所述:“帝曰:有病庞然如水状,切其脉大紧,身无痛者,形不瘦,不能食,食少,名为何病?岐伯曰:病生在肾,名为肾风。肾风而不能食善惊,惊己心气痿者死。”此论虽不能确指肾病综合征以及肾小球肾炎类疾病,却可说明“病生在肾”由风邪外袭所致的病机。
1--2、肾炎、肾病综合征治则研究
治疗肾病中医提出的宣肺、健脾、补肾之法,见仁见智,理法方药可谓周全,验之临床也取得了一定的疗效。以往经验提出从肺论治,传统医籍及近代经验往往侧重于论述肺为水之上源,开启上源以利水道方面的论述,但是往往忽略了风邪、风毒袭肺即是发病根源,风毒入中,瘀滞于肾而致顽疾经久难愈的根本所在。从肺立论,首重风毒,搜风剔毒之法当贯穿辨证施治的始终。至于活血化瘀通络之法,近代医家每以久病入络立论,而实质是风毒胶结,新病即夹瘀,不单纯久病而入络。又肝藏血主疏泄,调畅气血的运行,主气血的疏运畅达,故活血化瘀之法重点从肝论治。从整体分析,风寒、风热、风湿之邪夹毒侵袭于肺,多为肾病发生以及反复发作的诱因,是为外因。脾肾两虚为致病的根本原因,是为内因。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,一方面,脾肾两虚肺易受风邪侵袭,而多外感之疾:另一方面,脾肾两虚不能驱邪外出,风邪内蕴久滞而成毒,风毒因虚而内陷于肾,而致生“肾风”顽疾。因此我提出“肾病顽疾求之肺脾肝肾,审证求因论之风毒瘀浊”的新辨治思维观。西医认为本病的发病机理主要与机体的免疫反应、炎症反应、凝血与纤溶、激肽等密切有关。而中医的疏风药,比如我们临床治疗肾病选用的乌梢蛇、僵蚕、蝉蜕之品,大都具有调节免疫、抗过敏、抗变态反应之功;益母草、水蛭等活血化瘀药具有改善肾血流,增强肾小管的排泄,增加纤维蛋白的溶解性,减少血小板的凝聚,抗凝血等作用,有利于增生性病变的转化和吸收,促进已损组织的修复。
然搜风剔毒、化瘀通络之法,终属正治八法中之消法范畴,而本病终属本虚标实之证,正治当以补法为主,搜风剔毒、化瘀通络之药可用,只宜当作必不可少的治标之品贯穿病程始终。使用时,当刻刻以顾护正气为念,祛邪而不犯无过之地。
大连市中医神谷中医业务院长 教授 石志超
大连市中药研究院长兴医院 主治医师 石鉴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