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年冬季特别寒冷,因高血压引起的脑中风病人也格外多,如何防犯此类疾病的发生便成了人们关心的话题。
大连神谷中医院专家孙卓主任介绍说,寒冷季节是脑血管发病较高的季节,即每年的11月到次年的3月,是中风发病的高发时期,尤其在东北地区,秋冬或冬春季节变换时,环境温度变化较大、昼夜及室内外温差也较大,容易超出人们的生理调节范围,因此,该病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其它季节。对于已患有高血压、糖尿病、动脉硬化等疾病的人群本病的发生率就更高。对于曾患脑血管病者容易加重和复发.
脑中风又叫“脑卒中”、“脑血管病”、“脑血管意外”,中医称其为“中风”,“中”为打击之意,又为矢石之中;“风”善行数变,又如暴风疾至,古人用比喻的方法命名为“中风”。因其发病来势较快,病势凶险,变化多端,又名“脑卒中”。由于疾病是脑血管本身出现的问题,又称“脑血管病”。疾病发生突然,难以预料,因此又叫“脑血管意外”。
脑中风是临床上的常见病、多发病、急危病和难治病,居于世界医学界公认的人类健康杀手的第一位.该病具有高发病率、高致残率、高死亡率、高复发率“四高”特点,已经成为我国致死致残的首要病因。2014年中国脑卒中预防指南指出:目前我国每年新发病例>200万人,每年死亡病例>150万人,幸存者2/3存在不同程度的残疾,常常导致“一人中风,全家瘫痪”的悲剧,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。
寒冷为什么能诱发高血压脑中风?
孙卓主任介绍说,气候变化引起的冷刺激会使交感神经兴奋,毛细血管收缩,引起血压增高,尤其是寒流突然袭击时。据临床测定,高血压病人的血压在冬季会增高20毫米汞柱。再加上冬季气候干燥,体内水分消耗过大,使血液粘稠度增加,血流缓慢,脑部供血减少。天气寒冷还会令人的血管脆性增加,而温差大造成的忽冷忽热容易使血管收缩疲劳寒冷,再加上全身毛细血管的收缩,加重了心脑血管的负荷,血压就会升高。那些平时就有高血压的病人,很难适应气温骤降引起的变化,出现血管痉挛,心脑供血不足,而发生诱脑中风的突发。
脑中风早期症状有哪些呢?
孙卓主任介绍说大部分中风都是有一定先兆的,在没有发生完全血管病之前可能有短暂的症状,如突然头痛、头晕、眩晕、恶心、呕吐,或突然手脚活动不方便、发重、发沉、不灵活、拿的东西往地上掉,或肢体发笨或有时出现胳膊腿的不明原因麻木,或突然的语言不好,突然说不出话来,或者说找不到正确的词,表达不清楚自己的意思,或者听不懂别人说话,出现这些表现都意味着他可能脑血管出问题了,这种时候无论是时间长或者短,必须要及早上医院,即便症状消失了,也要让医生检查,以防错过最好的治疗机会。
中风症状临床表现有一定局限性神经症状,发生在一侧大脑半球者,有对侧三瘫,即对侧的偏瘫、偏身感觉障碍、偏盲症状,或同时有失语。发生在脑干、小脑者则有同侧脑神经麻痹、对侧偏瘫或偏身感觉障碍,同侧肢体共济失调。严重病例有头痛、呕吐、意识障碍,以猝然昏扑、不省人事或突然发生口眼歪斜、半身不遂、舌强言蹇、智力障碍为主要特征。
预防脑中风做好以下几件事
中医理论认为,脑出血和脑血栓是不同的现象,却是同一病因,都是元气不足所致。清朝末年著名中医王清任的《医林改错》一书中写到:“元气既虚,必不能达于血管,血管无气,血必停留而瘀。”当血液从心脏中流出来,流到脑部的时候,如果脑血管硬化,阻力增加,同时血液粘稠度过高,血液流不动,停留在头部的某个部位,就是脑血栓。脑出血是当人体元气不足,造成血液杂质沉淀,使脑部血管硬化,血液粘稠度过高,阻力增加,这时突然产生高血压时,血管薄弱的部分就会破裂,脑出血就发生了。
因此, 首先是对引起本病的危险因素进行早期积极有效的预防。(1)对于高血压病、心脏病、糖尿病、短暂性脑缺血发作、动脉硬化等,一经发现应引起高度重视,并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正规的治疗,切勿跟着广告走,让一些“保健”措施代替治疗。
除了有效把持好血压,按时服药定时测量血压外,还应患注意饮食起居,做到以下几点,就可大大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: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中风专科刘叶辉1)注意防寒保暖,寒潮袭来,要注意及时添加衣服。 2)坚持体育锻炼,提高耐寒能力。3)注意合理饮食。膳食总体上要低盐、低脂肪、低胆固醇,常吃新鲜蔬菜,多食含植物蛋白丰富的豆类制品。 4)多喝水,降低血液黏稠度。保持心态平和,避免情绪激动,5)在医生指导下, 寒冷的冬季适当地增加降压药物的服用量。6)日常生活小节:洗脸、刷牙要用温水。外出戴手套、帽子、围巾等,注意保暖。7)中医认为,冬季饮食应遵循“秋冬养阴”、“养肾防寒”的原则,健康的关键在于顺应自然,日出而作,日落而息。每天太阳升起时,人体生物钟就会发出指令,交感神经开始兴奋,这时就该起床了。因此,随着一年四季太阳运行规律的不同,人的起床时间也应有所变化,春夏两季应该晚睡早起,秋天应该早睡早起,冬天则应早睡晚起。
脑中风治疗辨证论治是关键.
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疗学的精华所在,其妙在辨、其要在证。脑为人体脏腑器官中最为贵重之器,脑中风的出现,实乃大脑功能全面受损的标志,其病机涉及到气、血、痰、火、风、虚六端,极其复杂,相互交织,变化难测。面对如此复杂的情形,中医学在辨证论治方面有着自己独特而丰富的方法,与现代医学比较而言,祖国医学在治疗脑中风方面还有一个很大的优势,那就是方药学优势。在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思想指导下,充分发挥不同方剂和特效中药的互补作用,则有利于脑中风的顺利康复。在辨明了内风的不同类型之后,方可因证立法、以法选方、依方用药,灵活化裁,立可见功。最后提醒广大患者,要根据血脂的分型请医生四诊合参,辩证施治,切不可自己乱使用药物治疗。出现中风信号尽快就诊。
脑中风不是只有老年人才得的病。虽然大多数脑中风患者为老年人,但年轻人也会得脑中风,特别是蛛网膜下腔出血,青年人并不罕见,儿童偶尔也会得脑中风。医学研究表明,脑中风发病年龄趋向年轻化。